必去阁 > 玄幻小说 > 临死前我把权臣骂个狗血喷头最新章节 > 第434章 杀了赵见月!护短小狼狗!
赵见月闻言!心下一喜,人就想往皇帝怀里扑,但被皇帝瞪止了,她只能忍住,却朝明悠扫去一个得意的小眼神!
虽然母妃被这贱皮子糊弄得都不宠她了,但父皇没有啊!父皇还是帮她的!五板子下去,有得这贱人受的!主要是丢人!
殊不知——
明悠反而愈有成算道,“多谢陛下开恩。”
皇帝却骂道,“怎么?打你你倒记恨了,父皇也不叫了?”
打五板子的责令之前,明悠也是这么叫的,皇帝却当没听见,现在才提及,可谓微妙。
明悠却没提醒,依然从善如流的认了错,“是儿臣小心眼了,父皇莫怪。”
皇帝再次一叹,这要是他的女儿,让这孩子去和亲,他倒不愁了,这般识趣、机灵,怎么也不会吃亏,反倒是月儿……
皇帝心下摇头,他知此番必须舍去长女,但除却不舍、心疼,更多的还是担忧,不仅忧孩子过得不好,更忧和亲和成了仇,或被利用来对付大明。
而在皇帝暗暗生愁的同时,明悠已毫不磨蹭的退出去领板子了,刘喜看在眼里,也在暗暗赞叹着,「福泽郡主真聪明!」
于是刘喜很愿意给聪明人卖个人情的,朝殿外的干儿子使了个眼色!后者立即会意的,去叫执行打板子的大力太监轻点打。
不过这才打了两板子,萧贵妃和萧回就到了,“住手!”
立即握住板子的萧回,把人家板子都捏裂了!
萧贵妃亦是心疼的搂起明悠,“我的乖乖,打疼了吧!对不起,是母妃来迟了。”
殿内,皇帝头皮一紧,立即瞪了刘喜一眼,刘喜赶紧哈腰,表示自己一无所知。
赵见月则愣了一下,转而又期盼的看向皇帝,但皇帝已主动迎了出去,“思思,你怎么来了?还有子彦,这是好了?”
“启禀陛下,末将还没好,只是吃了张天师的药,没那么严重了。”这一路上,萧回已从萧贵妃嘴里知晓,他之前的感知没错,确实有股“暖流”被送入体内。
皇帝一听他这称呼,也是苦笑,“你这孩子,怨朕呢!”
“末将不敢!”萧回说是不敢,语气却满是不服!妥妥的梗脖子赌气少年郎!
皇帝看得直摇头,又看向萧贵妃,“你自己瞧瞧,是不是和你一个样?”
“陛下可别打哈哈,臣妾只是一会没看住,你就把我女儿打了!你可真行!”
“思思、”
“陛下还是叫贵妃吧!”萧贵妃完全不给皇帝台阶下,还狠狠瞪了赵见月一眼!
赵见月脖子一缩,紧紧抓住教养嬷嬷的手,明显也是怕萧贵妃的,人家毕竟野名在外。
先前根本没想起来明悠身后还有萧贵妃、萧回的她,在害怕的同时,也越发觉得陈聘婷所言,简直句句属实!
方明悠是真的好会钻营!她才进京多久啊,不到一年!不仅母妃对她另眼相待,萧贵妃更是把她当成了亲闺女,谢夫人亦然!还把冠军侯迷得连亲娘都不孝顺了!还有谢状元、不!
不止!之前的赵二,听说还有李二,这都还只是她知道的,暗地里还不知勾搭了多少她不知道的!真真坏!
赵见月越想越气!明悠却善解人意的劝着萧贵妃,“母妃别恼,父皇打儿臣,是为了儿臣好,儿臣作为姐姐,年长长公主五岁,本该姐妹和睦,却闹出这样的笑话,有失皇家颜面。”
“对对对!”皇帝心下一松,愈发觉得明悠和高妃一样,都是本质柔顺的性子,不由生出了些许愧疚,“朕若是真的要打,何止五板子?教养孩子嘛,不打不成器。”
“那赵见月呢?你怎么不打!”萧贵妃针对道!
皇帝赶紧解释,“哪里没打?她都被高爱妃打过了,你瞧她那脸!”
萧贵妃打眼一看,发现赵见月的脸确实肿着,这才顺势消了气,“那高妹妹可比你公道得多!我可是听说了,是这小妮子不分青红皂白的打了悠悠!”
“我没有!”赵见月仗着皇帝帮她,不服气的辩解道,“事实本来就是那个瓦剌王子看上了她方明悠!她却使计叫人家瓦剌王子改要我去和亲!
还有!你们别给她迷骗了!她和谢状元郎可是义兄妹,却暗地里勾搭人家谢状元郎亲她,简直不要脸!和娼妇无疑!”
“你、”萧贵妃被“娼妇”二字气到,若非皇帝拦着,她就要亲自掌掴赵见月了,萧回虽克制着没出手,盯着赵见月的眼神,却陡增了杀意!
见过血的狼!瞬把赵见月吓得直接躲到教养嬷嬷身后,教养嬷嬷也是直跺脚,“殿下怎能把这样的污言秽语放在嘴边?您这真是、”
“跪下!”皇帝也不惯着赵见月了。
赵见月却因人人都凶她,登时泪流满面,但还是跪了,嘴上却很硬,“儿臣的话虽难听,但是她自己先做了下贱的事,还不叫人说了?父皇若不信,您把谢夫人、谢状元叫来问就知!”
“简直胡说八道!”皇帝怒斥道,“谢师乃你老师,你叫人家什么?是你自己心里有龌蹉,不尊师长,倒觉得悠悠和你一样了!?”
“儿臣没有!您反正不信儿臣说的,您自己问啊!儿臣可是亲耳听到谢师自己说的,可不是道听途说!”
赵见月振振有词!底气十足的模样,让对她性情还算了解的皇帝,心下生疑,难不成还是真的?
尽管对谢安的品性颇有信心,然而都是男人、皇帝很清楚明悠的姿色的确足以叫圣人下凡入俗。
若非已有高妃,他初见这丫头时,其实就动了把这小姑娘纳入后宫的心思,不施粉黛都比思思年轻时还美,若是再长开些,不知得长要成什么样的祸水。
祸水、
皇帝心念一闪,已顺着赵见月的话,喝道,“刘拌拌,去请谢师过来!朕倒要听听,人谢师亲口说甚了!”
如果真有其事,临安和子彦必定无法再如从前那般融洽,于太子而言,于大明江山而言,利大于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