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去阁 > 穿越小说 > 临死前方明悠谢安 > 第162章 方明悠播的种
“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”
一字一顿念出来的张正,令想到这茬,想回来带走这玩意的董允川,差点跪了。
谢安却稳如老狗,“还没鉴出是哪朝狂生所写,字倒是好字,可惜了。”
董允川闻言,心才安了些,是啊!已经做好旧了,就差装裱而已,不怕。
张正深看了眼前的青年,见他不卑不亢,依然挺拔如列松的姿态,微微颔首。
浸淫官场多年的张正很清楚,哪怕自己没刻意外泄,官威也很重,寻常的读书郎,根本无法在此刻的情况下,还能保持面不改色。
哪怕早就看出谢临安胆识不错,张正依然感到欣慰,“怎就还没开春呢,本官等着你下场,都等得有些迫不及待了。”
“大人莫调侃学生,学生还盼着晚些开春,能多看点书呢。”
“你还嫌看的书不够多?”张正好笑反问,那日诗会,他有意考教,很清楚这小子学识有多渊博,完全当得起学富五车之量。
谢安却正色应道,“学海无涯,同一本书,不同时期看,所领会的圣贤之意,截然不同。所以有些书不管看多少次,依然不能算看完、看透、看懂。”
张正愈发满意,有学而不骄,落在谢安这本该轻狂的年纪里,更显难得。
为此,张正也难得放松些的问道:“那你说说看,这狂生写的这幅字,真就狂而已?”
谢安沉吟片刻,吐了小部分心声,“不止,也有实情,只以科考定人才,确实限制了许多有才华之士,大明学子千千万,能入两榜进士者,极少。
有些人被淘汰,属于确实无才;有些人却是因为没有住在京城,对时局不够了解,写了些不合时局策论,因而落榜;
有些人三年赶一次考,已经花光所有积蓄,无法再坚持三年,只能落拓离京,有条件的还能谋个缺为朝廷效力,没条件的只能当个教书匠,甚至更不济。”
张正出身贫寒,对谢安的话,深有同感,心下不由感慨,谢安虽出身名门,却因父亲去得早,而比寻常名门子弟更稳重,更富有同理心。
“那你觉得,对于这些学子,朝廷该如何安置?”顺势一问的张正,却没想到——
念及明悠那些话的谢安,反道:“回答这问题之前,学生想请教大人一个问题。”
“你问。”
“多宝太监下西洋回来,是否带来了不少稀奇种子?”
明悠有意无意的点拨,让谢安意识到,自远洋归来的船队里,不是只有金银珠宝才具有价值,如果真存在亩产量高,好养活的粮种,对于大明而言,更为重要!
张正没想到谢安会这么问,却点了点头,“不错,是有不少奇怪之种,可以被权贵们当做新奇珍宝收藏,也算不费收入。”
想到辣椒被当成观赏物的谢安,并不意外,“学生建议这些东西先别卖,不如让落榜且对耕种颇为了解的学子,拿去研种,例如神农尝百草,也许就能尝出更好的耐旱粮种?”
张正心头微震!他马上想到了,今岁令人无法安眠的南直隶粮产……
“你觉得存在这样的粮种?”张正迟疑问道。
“神农尝百草前,并不知道哪些可以治病,哪些可以吃用,唯有试过才知,但若真能试出来这等粮种,或者更好之物来,对大明百利而无一害!
朝廷只需要付出住所、三餐,招募那些落榜学子,他们中无论是无力再赶考者,还是想三年后再考者,都会心动,毕竟京师居不易。”谢安娓娓谏道。
张正想了想,觉得还真可行!甚至国子监就有现成的空余之所可征用。
不过……
“还得提防那些不善耕耘之士,借机骗住、骗吃,可以请京师一带的农户来分辨之。”
“这提议不错。”张正颔首,不由问道:“你想这些,不是一天两天了吧?”
“实不相瞒,在看到这幅字时,就开始有点想法了。”谢安老实交代道。
“好,你把你所有的想法写出个章程来,直接给我。”张正说着,还交代了随行老仆。
谢安的语气就多出了几分激荡,“学生必认真写明,不叫大人失望。”
“也不必有太大压力,你能有这想法,已属不错。对了,你递拜帖,所为何事?”
“是为那大同府的八百里加急军报。”谢安身为谢氏少主,能知道朝廷动态,很正常。
张正猜也是为了这事,“怎么,此事你也有看法?”
“看法没有,但我谢氏在交趾收购了大量米粮;再有就是,我谢氏之前刚从户部买下海船么,学生计划让下面的人,把这些米粮送到广宁左屯卫,接济锦州。”谢安明言相告。
张正凤目一锐,“大量是多少?”
“可保辽东若坚壁清野,锦州城内,三月无忧。”
“好小子!”张正真的激动了,“你解了朝廷大急!”
朝廷为什么不能兼保大同和辽东,重中之重,就在于粮草!
眼下就算是从各地调集储备粮,也来不及了!
然而谢安早有安排,只要海运不出问题,粮食就能顺利抵达锦州。
“你等着,本官会让朝廷水师护送!粮钱,也会让户部立即拨给你。”
“大人……”
“不要拒绝!你已经为朝廷做到了未雨绸缪,不能让你搭上钱财,哪怕你有这宽宏胸襟,谢氏上下并非人人如此,本官不能让你难做!本官也需要你这样为国为民的氏族掌舵人。”
为表郑重!张正直接以“本官”自居,不是显摆官威,是以首辅之尊,表达朝廷对谢安的看重。
“那学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。”谢安没再推拒。
张正拍了拍他的肩膀,只觉得少年人的肩,竟十分坚实,不似外在看起来这般文弱。
也是,文弱只是外在,这孩子拥有不输于他的魄力!以及对朝廷、对大明的拳拳之心。
“临安啊,快些下场吧。”张正有种遇到忘年交之感,对谢安的看重又上了一个台阶。
这对于谢安而言,略超过了他原本的筹谋,算是意外之喜,给他助攻的,却是那首“反诗”。
而造“反诗”的“正主”明悠,刚打完一套拳,心神略有些不安,昨晚回谢府可能被盯上的感觉,令她昨夜一直无法睡沉,这很不正常!仿佛是一种预警。
出于谨慎,明悠做了个决定,“小珠珠,想不想逛青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