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成程不懂餐饮。
不过他跟大市场附近的各家小吃部的老板还有服务员熟。
在各家还在做回头客,老主顾生意的时候,阮清他们已经选择了开辟新市场,从年轻人下手。
还研究新菜品,一切都以新为主。
这就已经打开了周成程的思维。
再听阮清这一家子人,还有她的朋友在研究是否再开一个点,还是直接在原有的店上新菜品,是那么团结统一,逻辑清晰,周成程生出了羡慕的心理。
而姓郑的小兄弟说阮清的麻辣烫店,带动了大集的生意,更是让他不敢相信。
只听阮清接下了郑义的话,“年轻人在大集上买东西,可能图的是新鲜感,也许买的是随手买的东西。
但的确说明了,好的饭店,可以带动周围的经济。
比如说,咱们店里要是不卖汽水,不提供水,旁边的小卖店的生意是不是得卖爆?”
“对!”
阮清继续道:“大集上具体谁家能抓住年轻人的这波生意,就各凭本事了。”
周成程微微眯了眯眸子,阮清这是在这点他呢。
如果真像阮清他们所说的,餐饮能够带动周围的销量,从大市场独立出来……
周成程的思路是被打开了,但并没有完全被说服。
离开大市场,还需要很大的勇气。
真正做生意的知道,做生意不怕聚堆,反倒是怕独立。
顾客想买毛线,就会去毛线的区域货比三家,最终选择一家购买。
你虽然身处买衣服的区域,只有你一家毛线店,但顾客没有比较过的,并不觉得你的毛线就是最好的。
去买服装的顾客,也没有卖毛线的需求。
久而久之,对比下来就知道,独立出来的看似只有一家毛线店,没有竞争对手,生意还不如毛线区域的任何一家店。
周成程是生意人,自然要考量再三才能下决定。
阮清也不着急,也不会干预周大哥做决定。
如果周大哥的决定是保守的,继续在大市场盘着,她也能如约,按照他们之前约定好的,帮周大哥好好管理店铺。
只不过,按照现阶段的形式,最多五家店就是了。
阮清说起生意,就是点到为止,之后跟家人交流的就是味道如何了。
黄海大哥就是专业厨师,开小吃部之后,雇了一个厨师,但自己也从来没有完全脱离厨房,对鸡公煲里面这些食材,一看就透。
什么菜先放,什么后放,粉条子什么时候加进去焖味道,黄海大哥门清。
众人达成一致,就是勒紧裤腰带,也要再开一家店。
黄海大哥语调激昂道:“我们国家肯定越来越富裕,我们老百姓也肯定越来越富裕。我就是一厨子,大道理不会说,就是希望大家条件好起来,都出来吃我做的饭,我也好让家人过得更好一些。”
“好!”
众人捧场,纷纷鼓掌。
周成程心里五味杂陈。
就连一个厨师,开小吃部的小拉板,都勇于相信国家,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,他一个手握多个买卖的,竟然不敢跟大市场分道扬镳,被一个小小的市场负责人拿捏得死死的。
他是年纪大了么?
他当初的魄力呢?
周成程看着一屋子那么多年轻人,年长的,都对未来相望,憧憬,一时间也觉得自己似乎回到了年轻的时候。
晚上大家喝了不少酒,第二天周成程醒来的时候,已经快中午了。
他起来简单收拾一下,头还是晕晕的,等他到大市场,他家服务员就站在店铺门口,焦急地等着他。
“周老板,你终于来了!你再不来,咱们的铺子就让人抢了!”
周成程一下子清醒过来,“怎么回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