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辣椒的小老板明白了,这意思是,如果他不把印辣卖给她,之前说好的上千斤辣椒,就不在他这买了?
那哪行?
大市场有很多老百姓来买辣椒,也有饭店餐馆过来进货,但她们每次买的量都不多。
都是市内的,过来买一趟东西又花不了多少时间,买的货还新鲜,上千斤的生意,该说不说,这个小老板还是第一次做。
见阮清有离开的意思,他赶紧把主顾给笼络住了。
“都是外面弄进来的玩意,哪是那么容易家家都有的?如果谁家都有,那也不是我家招牌了。”
“印辣…也不算难弄。”
从地理距离上来说,这里也容易引进。
阮清挑眉,暗示他,既然自己知道印辣,那肯定也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东西了,虽然他们是北方人,但也并非对辣椒一点不懂。
就算做生意,也不能光糊弄外地人。
“你们本地懂辣椒的多,货比三家也是常事,做这种生意不容易赚到钱。”
“而且,我既然一次性能拿这么多货,肯定有我的销售渠道,很快我还会来进第二次货。”
商贩点头,因为阮清说的有道理。
本地的人都懂辣椒,而且自己家也能种点,买的并不是很多。
一旦老板动了做生意的心思,阮清的筹码就更大了。
先把老板手里的印度辣椒全都盘了下来,然后又把之前定好的那一千斤的价格也打下来了。
“你放心大叔,我下个月说不定还要过来进货。下个月不来,我下下个月也会来的,你把你家铺子地址写下来给我,到时候我让我家其他人过来进货,你可别糊弄我们。”
老板含泪答应,“放心吧,我这个人做买卖最是实在,从来不糊弄人。”
“那就行,只要货好,大叔你生活上有什么难处尽管跟我说。不管什么时候都别拿不好的货顶,多赚那一点利润,都不如你失去我这一个老主顾,不划算。”
对方点头,都是做生意的,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。
两人很快搞定第一站,但他们不能带着这么多离谱的东西一路往上海去。
幸有许建国提前帮他们打好了招呼,在他们前往上海的中间地将货物放在了军区,暂时保存,然后两人轻装上路,一路来到了最繁华的城市大上海。
“乱花迷人眼啊!”
大城市的美好,让人来了就不想走。
时尚之都,东方明珠。
街上还偶有几个洋人的地儿,非上海莫属了。
阮清心里有点盘算,但一切都不着急开启。
先搞定毛线供货,把针织厂做大做强,然后才能谈以后想要自己做品牌外销的事。
这个时候做买卖还是很简单的,想要成为经销商,就要靠拿货量来说话。
只要能解决钱的问题,别的都好说。
两家最大毛线上的工作人员给出了明确规定,“只要一次性能拿二十万斤,就给你们代理资格。”
“多少?”
阮清还以为自己听错了,一斤进价是不到一块钱,还有一些便宜的线更便宜,最低进价两三毛钱一斤的线也有,只不过不是纯羊毛的,不管进什么样的线,二十万斤也不是小数目了。
大街上找个万元户都罕见,看来还不是谁都能做毛线商的代理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