芳楠已经被她派人灭口,而此事也是得到了儿子慕琛的默许——她用的理由是看在多年情分上,不希望让芳楠受太多苦。

    可没想到,皇帝竟然借机搞什么查细作的大动作!

    而今就算她这个苦主跳出来说,这事儿是皇帝搞的鬼,也不会有任何人相信了。

    反而还让皇帝博得了一个“孝顺”的名声,实在是赔了夫人又折兵!

    唯一还算幸运的,便是纵然芳楠下毒,宫中也无人议论这是她在背后指使的。

    ——也是,毕竟大家都是正常人,谁能想到太后那么变·态,为了陷害自己的“儿子”,居然会主动服毒?

    无论如何,此事过后,太后身边少了一个得力心腹。

    虽然痛心,但转念一想,芳楠知道了她太多见不得人的秘密,如今死了也好,以后世上就没人有她的把柄了。

    于是太后也慢慢从害死芳楠的自责和心痛里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如今她要考虑的是该如何杜绝后患……

    芳楠虽然已经死了,但她的亲族还在,特别是芳楠的那个孩子……

    谁也不敢保证,芳楠没有将自己的事情对家人透露。

    既然如此,不如斩草除根。

    是故,这日慕琛上完早朝,照例来探望太后时,就听太后痛心疾首地表示:如今自己好好送了芳楠一程,也算是了了这段主仆情分,可芳楠身为大夏人士,却通敌卖国,如此行为实在罪不可恕!

    慕琛感觉跟不上太后的思路:“母后,芳楠已死,再说这些又有何意义?”

    “芳楠既然通敌,她的家人、亲族也必定脱不了干系。”太后神色悲痛,眼神却十分冷冽,“哀家身为太后,不能以权谋私,偏袒心腹,否则天下百姓知道哀家宽容细作之亲眷,岂不人人效仿?”

    慕琛似乎明白了太后的意思,“母后是要将芳楠的亲族一律处死?”

    太后闭了闭眼,仿佛很是痛心疾首,过了片刻才狠下心肠般:“凡芳楠近亲,一律赐白绫和毒酒,其余族人按照远近,分别施以割舌、断手之刑,且流放三千里,永世不得回京。”

    “哀家要以此告诫世人,切不可卖国求荣,沦为敌国细作!”

    慕琛眉心拧成一团,“母后,儿子已经查明,芳楠有个刚满弱冠的私生子,且此子昨年刚刚成婚,上个月才诞下一个女儿……”

    “襁褓小儿尚不懂事,可饶她一命……”太后扶着胸口似乎很难受,“这样吧,将她送进宫中,哀家找人抚养,对外则声称此女跟随族人一起流放了。”

    慕琛顿时不知该说什么,处死她的家人后,再把她接到宫中抚养?

    母后就不怕这小女孩长大后,会心生怨恨?

    心里隐约觉得这样不妥,可慕琛忽然想到皇兄对那几位官员也判了流放之刑。

    和芳楠这种通敌卖国的行为比起来,那几个大臣只是挑战了君威都有如此下场,这一对比,母后的处罚似乎都显得仁慈了。

    于是,对于太后对芳楠家人的处罚,慕琛便心安理得地接受了。